协会新闻

您的位置: 首页 >> 公益项目 >> 社会邻里守望

2024.4.29你的样子:8年多 45万个饺子 温暖孤寡老人的周末

发布日期:2024-05-15

央视新闻

2024-04-29 14:07:38

你的样子丨8年多  45万个饺子 温暖孤寡老人的周末

image.png

一顶顶红色帐篷,一件件红色马甲,一屉屉爱心饺子……河北沧州市义务工作者协会会长崔建松带领义工们,坚持每个周日为孤寡老人包饺子,八年多来,他们用3.6吨面为老人们包出45万个饺子。这个协会也从成立之初的几十人,发展到3000多人,有家庭亲子齐上阵,也有学校师生齐参与。义工们不仅每周给老人们送上热乎乎的饺子,更用爱的陪伴铺出一条暖心幸福路。

中国之声丨点击收听音频→04:36

每周日都是崔建松和义工协会的义工们的“敬老、爱老、助老活动日”,崔建松会提前把活动通知发到群里,义工家人们根据个人情况认领任务,有拿菜的,有带面的,大家分工合作,到各个社区,支帐篷、摆桌凳、和面、剁馅儿……给社区的孤寡老人们包一顿暖暖的“爱心饺子”。

崔建松是沧州市义工协会的会长,从2006年起他就开始做义工。有一次他和义工们在看望受助老人的时候,看到老人屋里冷锅冷灶,食物都已冻得硬邦邦的,心里很不是滋味,于是开始每周日为老人们包上一顿热乎乎的饺子。

image.png

崔建松为老人们煮爱心饺子

随着参与到志愿服务中的人越来越多,2015年,义工们创立并注册了沧州市义务工作者协会,而给孤寡老人们包饺子就成为每周日的一项重要活动。

最初,包饺子的食材都是崔建松自己购买的。渐渐地,越来越多的义工主动买食材,带着面、菜、油等来到活动现场。崔建松:“大家积极性很高,菜、面、鸡蛋什么的这些东西,经常都会买重了。”

image.png

义工们在为包饺子做准备

今年68岁的范秀荣从2013年起就跟随崔建松做义工,因为年轻时在单位食堂工作,所以她主动承担起包饺子、拌馅儿的任务。在协会里,范秀荣还有一个头衔:包饺子组组长。在她的安排组织下,数十名义工有条不紊地忙碌着,不一会儿,薄皮大馅的饺子就端到了社区老人面前。义工范秀荣:“看着老人们吃得喷喷香,我就很开心,不仅是自己的手艺得到了肯定,还感受到了爱心的力量。”

除了在“爱心厨房”里包饺子,义工们也开展着其他活动:为老人进行文艺演出、理发、按摩、洗脚、剪指甲等。

根据义工们的特长,协会分设理发组、医疗保健组、心理咨询组、爱心饺子组、摄影组、文艺组等,只为能够更好地给老人们提供贴心服务。

多年来,老人们已经把义工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,他们虽然不知道每个人的名字,却认识这一件件鲜艳的红马甲。沧州市新华区百合世嘉社区老人吴泽兰说:“我今年62了,孩子们都离家远,每周义工们都会过来陪我聊聊天,给我送上热乎乎的饺子,他们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样,一见到他们就觉得亲切。”

image.png

崔建松给老人端上热腾腾的饺子

为老人们包饺子的“爱心厨房”自设立以来,“红马甲们”忙碌地包饺子的场景便固定在每个周末“上演”。崔建松说,这是义工们雷打不动的活动。

“雷打不动”四个字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凭的全是义工们执着的爱心。一斤面大约可以包60个到70个饺子,每次活动平均要包20斤面。八年多来,义工们已经用3.6吨面,包了约45万个饺子。

如今,崔建松的爱心队伍也越来越壮大,有的是家庭亲子齐上阵,有的是学校师生齐参与。崔建松:“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协会有一对义工夫妻,从他们参加义工活动开始,都会带着孩子一起来,后来孩子的班主任知道了,就组织全班学生都过来,再后来整个学校师生们都成了我们义工协会的一员。我们的队伍就这样不断壮大,爱心力量也越来越强。”

image.png

沧州市义工协会义工们合影

回顾义工协会的发展历程,崔建松感慨地说,成立之初只有几十人,发展到现在,正式注册会员已经有3142人,每次参加义工活动的人也由当初的二三十人,发展到现在的百十来人。

崔建松向记者介绍说,沧州市义工协会的义工来自社会各界,其中年龄最大的90岁,最小的13岁,他们带着自己的爱心和善心,温暖着需要帮助的人。

崔建松:“爱心服务这条路我已经走过了十多年,这些年风里来雨里去,收获也特别多,感触也特别大。辛苦肯定是很辛苦,但看着老人们开心的笑脸就觉得这一切都值得了。这条爱心路没有尽头,我和我们的义工兄弟姐妹们会一直走下去!”

平凡铸就伟大,英雄来自人民。

每个人都了不起!

你的样子,是包热腾腾的饺子温暖人心

你的样子,是把爱心这条路一直走下去

你的样子带给我们温暖和力量!(本文出自中国之声人物专栏《你的样子》)

监制丨吴菁

编辑丨王科艺

记者丨李芳 吴思妤 付雪雯

新媒体编辑丨章宗鹏